文章
  • 文章
搜索
艺术创作
  • 英国Gerry Judah的大型装置创作

    52米高、21吨重英国Goodwood速度节、一年一次今年已是第25届每届都会做一个巨型雕塑来庆祝这个节日而Gerry Judah就是设计、创造这个雕塑的专业户每年都是他、似乎不会再选别人是不是关系户不知道但作品真的很撼人今年的雕塑是个星形结构52米高、21吨重6辆保时捷汽车与之相连纪念已持续产出70年的保时捷汽车总重6吨全部由狭窄塔架支撑几何形状基于一个规则的八面体这种形状可以平衡六辆车底部一根杆顶部一个尖顶来源:中国公共艺术网专稿编辑:紫桐

  • 王民福:谈金属雕塑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给人们营造出更加和谐健康的生活氛围,在环境设计中使用大量的金属雕塑十分必要。合理 使用金属雕塑能够提高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金属雕塑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金属雕塑的发展。关键词:金属雕塑;表现形式;色彩金属雕塑在环境设计领域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造型,色彩等诸多因素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金属雕塑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雕塑本身,而是通过 设汁,运用空间规划布置控制造型,色彩等手段,营造一

  • 英国Jonathan P. Clarke的景观雕塑创作实践

    Jonathan P. Clarke1961年5月14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Jonathan的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最初的学习就是跟随他的父亲进行的通过雕刻聚苯乙烯泡沫成型进而破坏这些原始泡沫进行铸造(泡沫被高温的铸造液体融化)从而产生完全独特的雕塑Jonathan的风格尽管是抽象的偏重建筑式的但却带有很大的情感共鸣常常从社会、精神或神话层面获取灵感

  • 形而上学——这雕塑听着都懵

    形而上学(这雕塑听着都懵)尺度约15'x13'x12'艺术作品预算80000美元由艺术家Phil Proctor于2017年创建位处美国牛津市“Yokna Sculpture Trail”一如它叫的这个名字探索超越人类五种感官的物理存在及其可能性形而上学大多数人很少涉猎这个议题它是一个哲学分支主要研究“存在”这货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脱离实践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可能在现实情况下这货不能让你吃上口好饭甚至吃不上饭所以研究这货的人比研究钱的人少了不少

  • 袁军:城市雕塑尺度与环境空间

    摘要:中国城市雕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设计者对雕塑尺度与环境空间的关系的认识也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越来越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二者的关系能否处理的珠联璧合,主要源自是否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我对西安、上海、北京的一些城市雕塑与环境空间尺度关系调研后,结合一些专业知识,对城市雕塑和环境空间的尺度关系以及二者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雕塑前面加上城市二个文字之后,必然会多出一些限定。便注定它与架上雕塑有所区别。城市雕塑置身户外,与周围的环境公共空间发生关系

  • 不得不提 - 大型风动艺术装置《星空》

    经典的伊斯兰建筑作为基本的造型符号借助建筑艺术语言彰显伊斯兰经典文化象征这件新近公开发布的公共艺术作品尺度在10m×10m×12m采用304#8K镜面不锈钢建造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组成的联合创作团队领衔设计团队成员包括张可乐、洛鹏、郐玥、田彬功邱立军、麦介桢、陈乃惠作品位处中国吉林市玄天岭清真美食商业街的端头成为整个空间序列的标志性入口源于伊斯兰文化标志的泰姬陵作为讨论本体探索一种文化语意透过相互关系(结构)被呈现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建筑语言是

  • 李昌菊:从主动融合到自由探索——20世纪油画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形态

    20世纪初,油画作为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形态引入本土。从此,这种外来艺术开始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本土化的过程。时至今日,它逐步消除和淡化了陌生的外来色彩,被我们亲切体认为“中国油画”。中国油画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持续的油画本土化的实践。本文的油画本土化,主要指艺术家赋予油画的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审美趣味与形式感觉。 中国油画本土化是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的突出现象,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家持续进行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的对象与目标,它曾一度成为国家对油画风格的期待。对于油画本土化,有追求者,有倡导者,亦有无视者。无论

  • 张晓凌:重审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问题

    晚近以来,美术学界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学术趋势,具体地讲,就是以古典画论思想资源的现代诠释为方法,重构中国当代美术学的学理体系。历经了一个多世纪“反传统”“全盘西化”的激进浪潮之后,这种趋势无疑标示出一种全新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学术向度。其含义颇为复杂:既有回归本土文化正朔的内心渴求,亦有在西方话语体系之外开拓新学术领地的理想。很显然,“重构”一词在这里不仅有其学理内核,亦包括鲜明的战略意图。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种学术趋势或向度大体仍停留在口号、宣传层面,究其实绩,可谓寥寥。“中国标准、中

  • 魏广君:中国画论中的“线条说”与“笔墨论”

    “线条”这一概念在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历史中有着怎样的表述和变迁?今天讨论中国书画,我们对“线条”尝试作出多样化的品评和内在理念的阐释,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作为美术理论话语来讲,我们须要明确这是由西方学术所确立的一个基本概念。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直线、曲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波动线,回旋线——统称为“线条”,已悄然渗透入中国画的概念体系中。就线条而言,西方人将其与点、面、体、空间及色彩共同作为绘画的基本语言;中国人对于西方所谓的“线条”则有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的言说

  • 王镛:中国历史画传统与当代历史画创作

    中国各级画院和美术院校的画家群体,是从事主题性创作包括历史画创作的主力。承担国家项目,集中力量完成主题性创作,是公立画院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画院存在的重要理由。近年我们完成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国家画院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都有不少画院的画家参与。今天我们中国画家从事历史画创作,往往借鉴欧洲、俄罗斯历史画创作的经验。我们对欧洲、俄罗斯历史画名作如数家珍,对中国历史画传统却熟视无睹。其实中国历史画传统相当悠久而丰厚,只不过缺乏系统的整

  • 魏华:徐冰的艺术世界——过去与未来

    在恍然一逝的过去十五年中,徐冰俨然已从一位中国艺术家成长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大师,你可能曾经不了解他,但一旦清楚他的艺术历程后,你就会觉得看似云雾中缥缈的一切,其实在他艺术生命的初探中已暗合了这种趋势!徐冰是重庆人,早年随着“上山下乡”理想主义式革命浪潮的喷发,他在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山区农村插队。1976年开使发表作品和参加画展,1977年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当时的中央美院典型是一个培养年轻艺术才俊的殿堂,而当徐冰在这里就读时,插队时的那种无名压抑感,在艺术自由的渲染下,创作冲动被热烈地激

  • 在思索中走向突破——范扬的中国绘画创作

    物以神聚范迪安 范扬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负有盛名,从1984 年创作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开阔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笔耕不辍。他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幅创作与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笔墨品质,以高产的积累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 以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为理想,范扬一方面坚持深研传统、广收博取,体现出一种从融通

  • 张晓凌:东方的自觉与彻悟——唐近豪的抽象绘画

    唐近豪从事抽象绘画已有 30 多年的时间,笔耕斧削不辍至今,实绩已蔚然大观。读唐近豪的作品,既为其轻如游雾,重似崩云的视觉效果所震动,也被它储养丰颐的意涵所吸引,不免常彷徨、盘桓于率意超旷、无惜是非的画面之境, 多有身心俱醉之感。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唐近豪就辗转于法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国举办展览,其作品被多家重要文化机构收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1995 年,唐近豪携 50 余件作品来北京办展, 《人民日报》还专门为此刊发了消息。然 而,限于当时国内抽象艺术生态之壅塞,这次展览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这

  • 周俊炜:绘画 • 书法 • 身份——刘海粟新论

    一 在刘海粟留下的长长的作品目录中,我们没能发现其少年时代的作品,因此我们无从辨识大师早年的学习历程与其一生创作的关系。作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言子墓》《放鹤亭》是他大约30岁时的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在这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创新的努力和对传统的朴素认识。但由于传统功力和绘画能力的薄弱,这种努力终于表现为创新过程中的斧凿和初生牛犊的胆气,虽然无法影响艺术史的进程,却能成为个人心路历程的佐证。 但此时已可看出他作品中的两个特点:首先是胆魄的大。在线条笔墨间显现出浑厚、恣肆的倾向,这是个性

  • 李兆忠:莫愁前路无知己——张仃、李可染的“ 新中国画” 革新之路

    张仃与李可染相会于革故鼎新的 1949 年。在此之前,他们有过一面之交。那是兵荒马乱的1937 年严冬,张仃率领抗日漫画宣传队从武汉到西安,妻子陈布文即将临产。而李可染携四妹李畹准备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绕道西安。在西安城北的一个大杂院里,他们相遇了。也许是太匆忙,这次偶遇没有给双方留下太深的印象。据张仃晚年的自述,李可染当时双手缩在袖洞里,显得很拘谨,出门时还对身旁的人说:“张仃怎么像个半大孩子,原以为他是个东北大汉。”之后便各奔东西,一个去了延安,一个去了重庆,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十多年后他们再次相

  • 过程即主题:托玛·阿伯茨的绘画

    托玛·阿伯茨(Tomma Abts,1967年—)是一位以描绘小尺幅抽象画而闻名的德国画家,但她的抽象画与现代主义抽象画之间已有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知道,抽象绘画自20世纪10年代出现之后,沿着不断简化的逻辑走到极简主义单色画之时,已走到了简化的终点,也似乎走到了抽象的终点。但事实上,在极简主义之后,世界各国仍有许多艺术家继续从事抽象绘画的创作,抽象绘画也仍然在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可以总结为两种趋势:一种是将材料本身的物质性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作品;另一种是在画面中加入一些具象的元素,比如空间、光以及肌理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 汉娜·赫希:使牢固的界限变得模糊

      《用达达厨刀切过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时代》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汉娜·赫希(Hannah H ch,1889~1978)是一位曾一度被忽视的人物。尽管她的创作生涯长达60年之久,但在以往的艺术史叙述中,她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低估,即便是在有关达达主义的专论中,她的成就也常常被其男性同道的锋芒所遮蔽。  赫希是由她当时的情人拉奥尔·豪斯曼带入达达圈子的,自从理查德·胡森贝克从苏黎世将达达的“火种”带回德国,豪斯曼就和他一起成为了柏林达达的核心人物。在整个柏林达达期间,惊世骇俗的达达事

  • 第六个人在哪里?——解析孙晨祎油画作品《Waiting》

    Chenyi Sun, Waiting, 2019, Oil on canvas, 41 x 55 inch.  当你站在这幅画的面前,一定会有所疑惑,因为在这六人长板凳上,只坐了靠右的五人,唯独最左侧的位置是空着的。但是,这幅画却并没有让人觉得视觉重心右偏。观众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画家是如何平衡画面的?难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里原来还包含了第六个人吗?长椅左边的空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看过该艺术家的系列作品“地铁”的人会觉得他的作品可能涵盖了以下一些意义:1.城市交通枢纽中的运动和乘客之间的关系折射出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纠缠往复。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加速

  • 一直未完成:布莱德·布朗的日常绘画创作

    作为一名当代画家,你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去宣称并创作对你来说重要的绘画主题。即便如此,当代绘画时常表现出一种对于变化和内在创新能力的贫乏感。翁贝托·艾柯(Umberto Edo)在一篇文章中描述过关于他在1948年多次参观莫兰迪展览的经历,艾柯在文中问到“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机制是什么?”, 对此他谈到了“variation”(变化, 差异)这个词。[1] 当我到布拉德·布朗(Brad Brown)成千上万张绘画作品时,我感受到了“variation”这个词。这些画作以一种暗示性的方式和想象力给观看带来可能性。在科技时代的当下, 想象力带有如此变幻莫测, 眼花缭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