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学术争鸣
  • 汉斯·贝尔廷:作为全球艺术的当代艺术:一次批判性的分析

    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交流工具。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艺术相比,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因为它受影响于全球化这个我们刚刚体会到、也正在努力探究其结果的现象。全球艺术是时候开始讨论全球艺术的性质与目的了。20年前,也就是20世纪末期,初显雏形的全球艺术如同凤凰涅架一般从现代艺术中脱胎而出,并且是站在了现代性哺育的发展和权威之理想的反面。艺术生产随着1989年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格局动荡而扩展到全球,当代艺术,这个长期被用来指代当下艺术的词开始呈现全新的含义。这一空前变动所导致的结果是对任何欧洲中心主义“

  • 王璜生:中国古典绘画接受现象研究

    摘要:本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接受”(Reception)作为一个理论批评的术语,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在19世纪及之前,文艺批评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作者之于作品的关系上,,认为作者对其作品的生成具有主动性的意义,作者是作品生成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上半叶,为矫正以前这种“作者一作品”的批评模式,而提倡了作品本体的批评,极端化为作品解剖学。“接受美学”理论和“接受”这一术语,正是基于反对这种“文本中心论”模式而提出来的,它将文艺批评的视野从作者和作品身上挪移到读者观众及“阅读”

  • 李川:丑书和当代书法的现代化问题 

    丑书作为当代书坛现象之一,肇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近半个世纪酝酿发酵而蔚为风气,这几年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丑书之争。如何公允地评价丑书、进而如何公允地看待丑书现象是当代书法不能绕过的理论问题。从百度上检索丑书,可以见到两种针锋相对的倾向,丑书和丑书现象以反对者居于多数,其所持的理由是丑书背离文化传统,丑书虽以求新求变为宗旨而不免沦于尚奇追怪,且更有人进一步上升到书法腐败的高度,主张坚决予以取缔。支持者则以为丑书乃当下书法文化创新的结果。要而言之,见仁见智,难以一言而绝。不过,从两派的势力看来

  • 美学和艺术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数篇美学论文的比较研究

    在2500多年的世界美学史上,曾经产生过五种审美(美的本质)的理论模式:客观精神模式,审美是上帝或者绝对理念使世界精神化的结果;主观精神模式,审美是个性的精神对现实的投射;主客观模式,审美产生于现实属性和人的精神的统一;客观自然性模式,审美是对象客观的自然属性;客观社会性模式,审美是对象客观的社会属性。在这五种理论模式中,前四种理论模式在美学史上早已存在,而第五种模式则是1956年由27岁的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在《论现实的审美属性》一文和26岁的中国美学家李泽厚在《论美感、美和艺术》一文中各自独立提出来的。

  • 我们为什么喜欢不真实的人体图象?

    从16世纪起,人体写生课就成为西方传统学院派艺术训练的重要一环。没穿衣服的女人站在台上,摆好姿势;台下的人一边仔细端详她的身体特征,一边不停地在画布上涂抹。这就是写生课,学习素描、绘画或者雕塑的人必须接受的正规训练。这种训练短则好几个小时,长则好几天,甚至好几周,要求艺术初学者仔细地观察人体,并且以平面或者立体的形式再现它。意大利卡拉齐家族的画家们于1582 年在博洛尼亚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学院”,重点课程之一就是画真人模特。经过一两代人的发展,在工作室里以男女模特为对象练习绘画技巧的做法被伦勃朗·范·莱

  • 从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的艺术理论(上)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Nicholas Pevsner)[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何振纪译“装饰”,罗斯金[Ruskin]称之为“建筑的核心部分”。他在其它地方又再强调这个部分能够令一座建筑“特色鲜明而更显珍贵美妙,装饰在其中不可或缺”。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在向建筑师们推荐哥特式艺术风格时又推进了罗斯金这一惊人的论点,他认为“装饰构造是其中主要的法则”。[1]在19世纪建筑理论的基本学说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没有比用下面的实例来说明更令人信服的了。这就是由斯科特在1868至1973年期间建造于伦敦怀特霍尔街的

  • 从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的艺术理论(下)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Nicholas Pevsner)[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何振纪译在19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风格与德国之间扮演着联结角色的是霍尔曼·穆特修斯[Hermann Muthesius],他自1896至1903年期间服务于德国驻伦敦大使馆,从事英国建筑的研究。由于新艺术已经很难转移英国国内建筑的声势及其缓慢且牢固的变革过程,穆特修斯回归为一位在建筑与艺术上理性而纯粹的坚定拥护者。随后,他被公认为引领“Sachlichkeit”新趋势的领袖,这个趋势在德国的新艺术短暂兴盛后出现。“sachlich”一词难以翻译,同时具有恰当、切实以及客观的意思,成为日

  • 叶世祥: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内容提要: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离的虚幻的“彼在”,审美创造和审美研究以人的“此在”的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既不可能是中国古代凌空蹈虚的审美情怀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对西方审美独立论思想的简单回应,只有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阐释,才能真正在“现代”的意义上把握“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关 键 词: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