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艺术当代
  • 陈岸瑛:丹托最大的贡献是对艺术的定义

    【导读】丹托并不想从社会学意义上去理解艺术生产的环境,也不打算将艺术界理解为一个圈子或江湖。丹托所谓的“艺术世界”,最好被理解为哲学或逻辑学中的“可能世界”——他发明了一种从“可能世界”出发来定义艺术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用排列组合和矩阵来定义艺术,这种定义既是开放又是封闭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定义,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维特根斯坦主义者普遍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也不需要定义的。您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读读我为《寻常物的嬗变》写的译者序,里面有较为简明的介绍。我认为,只有从“风格矩阵”的最

  • 现代主义末日来临之际——艺术与艺术理论的竞争

    一  1964年12月28日,美国哲学协会东区分会召开第61届年会。会议的分组议题之一是“艺术作品”。回头看来,不可能再有更值得注意的历史巧合了。因为,在当时的艺术景观中,关于艺术作品的看似稳妥的定义已经被全部抛弃,而这些定义在现代主义辉煌时期曾一度统治展墙。艺术家已经开始自行解构美术馆生产中“美”而僵化的视觉形态。任何削弱传统艺术观念的策略都受到欢迎,尤其是偶发艺术、激浪艺术和观念艺术。当作品不再体现对于艺术的传统期许,就需要新的话语对作品重新定位。当时,现代主义的自我解体正在加速,但此后很长时间人们才

  • 水墨画中的身体美学:修身与风格

    一 简单地说,身体美学就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的批判性研究,改良提升作为美学鉴赏和塑造风格之载体的身体之运用。它根源于实用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把主动的、有意识的身体看作必要的行为基础,并认为身体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创作和美学鉴赏的媒介。身体美学把哲学的传统观念看作一种可以改良的生活艺术。故而,身体又在我们所有的经验、知觉和行为之媒介中起着建构的作用。所以,追求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和自我提高(self-improvement)都将涉及身体化的修身(self-cultivation)1。 虽然西方哲学提供了我对身体美学的最初思考;但是东

  • 吴为山:我看王朝闻先生雕塑美学观——读《雕塑雕塑》杂感

    大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还在读大学时,参加过王朝闻先生的一个学术座谈会。先生那浓郁的四川话我几乎没有听懂,尽管如此,先生酷似一座雕像的风采,至今记忆犹新,使我在读他的文章时增加了亲切感。他的雕塑《毛泽东选集》封面浮雕、《刘胡兰》、《民兵》也是刻入人们心灵的文化印痕。他谈美总是旁征博引,从雕刻、绘画、诗学、戏曲诸方面,纵论中外、涉及古今。从审美心理、接受心理的角度,独创性地提出发人深省的理论见解。切入点具体,立论高,规律性强。《雕塑雕塑》是一部在雕塑审美、雕塑理论、雕塑创作、雕塑欣赏方面入木三

  • 皮力:21世纪水墨研究刍议

    水墨是古老东方文化对于杰出的贡献。相比诸如油画或细密画的艺术媒介,水墨是水与墨在宣纸上更自由和偶发的流动,其文化特性在于笔、墨、水、纸四种材料的可控和不可控之间生成的感悟。经过千年的发展,它一直带着东方文化那种重直觉重经验的基因,昭示着从精微处感悟大千世界的特殊精神沟通方式。与同时水墨也和传统文化的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比如释道儒的信仰、园林、书斋、雅集、文玩等等,因此今天的论者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传统的水墨既是艺术的语言和媒介形态以外也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仪式的集合。进入18世纪后,有着千年历史的水墨开始

  • 李昌菊:构建中国当代美术价值的主体——评《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

    从激情满怀的留学生走出国门上下求索,到琳琅满目的当代艺术异军突起畅行海外,中国美术已大步跨越一个世纪多的起伏跌宕。一百多年前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转身,触发其与西方美术的冲突、吸收与融合,中国美术被推人现代发展的快行道。时至今日,历经曲折的中国美术格局已是蔚然大观,创作者众多,作品极为丰盛。中国现当代美术形态如此复杂,内涵如此丰富,成果如此丰硕,除了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除了积极的艺术探索实践,还有理论家的推波助澜和倾力建构。一直以来,有着知识分子情怀的理论家们殚精竭虑,不懈地推动引导着美术实践,密切关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seo seo